外泌體保養品熱潮下,我們該知道的真相
保養方法日新月異,近年來許多品牌陸續推出 "外泌體(Exosome)保養品",外泌體究竟是什麼神奇成分?eniefac 的創辦人之一,本身從事生醫研究多年,研究肌膚之外,另一方向正是外泌體應用研究。
這篇文章我們將從專業角度,帶你快速了解外泌體的真相,並分享我們對外泌體應用於保養品的真實觀察與看法。
什麼是外泌體?(What is Exosome?)

外泌體屬於「細胞外囊泡(Extracellular Vesicles, EVs)」的一種。
由細胞製造,並釋放到細胞外,同時符合特定條件(如尺寸、脂雙層結構、表面抗原標記等...)的微小囊泡,主要負責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,與物質包裹保護。
簡單比喻:一顆細胞就像一間大公司,外泌體就像是特定部門派出的「郵差」,裡面裝著重要的訊息(如蛋白質、RNA等),負責將資訊傳送到其他細胞,幫助細胞彼此溝通、協調工作。
外泌體如何取得?

基於我們的生醫實務經驗,簡單介紹幾種萃取外泌體的方式,
方法可能比大家想像中更簡單、 粗暴:
搗碎:對混有細胞與培養液的試管,進行擠壓與破碎,反覆操作直到液體變得混濁,破壞細胞結構、讓內容物釋出。
震動:利用高速震盪將細胞震破,釋放內部物質。(實驗時常被震得手麻麻)
爆破:透過急速冷凍與解凍,利用水分結冰時體積膨脹的特性,造成細胞膜撐裂,釋放外泌體。
為了保存外泌體活性,整個過程材料都需從冷藏(4oC)、冷凍(-20oC)、極凍中(-80oC)取出,在低溫環境中進行,並迅速冷凍保存。
小結:這些過程本身就足以讓細胞徹底破壞,因此經過這些程序後的細胞,不可能保持完整,也不可能活著。而通常這些粗萃方法得到的,是含有外泌體與其他細胞物質的混合物。
重點整理:
外泌體本身不包含活細胞
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
各種細胞都能產生外泌體
活性容易受溫度影響而失效
雖然外泌體被視為再生醫學與肌膚修復的新希望,但從本質上來看,它們其實是一種「訊息載體」,本身不具備活細胞,且極度脆弱,容易受溫度、時間影響而失去功能。
同時,外泌體並不是某些特定來源才有的「神奇成分」,而是幾乎所有細胞都能釋放的自然產物。醫學、研究界對外泌體還不熟悉,更何況是保養品界?
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表示,目前沒有一項外泌體藥品取得我國藥品許可證,也尚未核准化粧品可以添加人體來源的外泌體,如果相關產品廣告宣傳涉及虛偽或誇大不實,就會遭罰。
而市面上宣稱「植物外泌體」、「動物外泌體」的產品,多數僅為植物或動物來源原料,並非真正純化後的「外泌體」。
即使添加了外泌體:
添加量怎樣才算足夠?
成分是否有完整定性資料?
活性是否能經過保養品製程還存在?
是否能穿透表皮產生效用?
是否能長期室溫穩定?
這些關鍵問題,大多數市售產品並未給出答案。
現階段最前線的醫療研界界,對於外泌體的再生應用,也都還處於研究中的階段,
更何況是應該強調安全性與普及性的商業保養品呢?
eniefac 的堅持:不追逐虛幻話題成分
作為會製備外泌體的研究人員,深諳其中的技術門檻與現實限制,對於近期保養界中的亂象,只能說是十分頭痛!又是廣告大於效果素材.......。因此,eniefac 不會隨意添加尚不明確的原料成分,或運用模糊行銷詞彙誤導珍貴的你們,只為吸引更多訂單。
我們認為,保養品應該回歸本質——作為肌膚健康的輔助,而非販賣誇大不實的夢想。
小結:看懂話題成分,好好保護自己的肌膚
外泌體只是話題成分中的一例,未來還會有更多新名詞陸續出現。希望大家能以更嚴謹的態度,審視成分用料、審視廣告用詞,選擇真正適合自己肌膚的保養品。
參考文獻|
全文參考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(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, ISEV)所發布之《MISEV 指南》(Minimal Information for Studie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)
Photo:Freepik、Wutsutsu